联系我们

联系人:张经理 周经理

手机:13992823719 15829931668

网址:www.51yuangang.com

地址:西安市东元路7号中储钢材市场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钢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更新时间:2014/11/10

起步晚见效快

2000~2010年,中钢协先后制定了《中国钢铁工业“十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十一五”中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建议》,提出了10年间钢铁企业信息化的预期性目标、发展重点、关键技术、共性问题、主要任务和应对措施。

中钢协通过总结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和经验,引导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推进钢铁企业信息化走向经济实用、有效适用,与业务高度融合、技术水平高、重视自主创新的适合钢铁行业发展的信息化建设途径。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全面提升阶段,钢铁企业不断加大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和投入,加快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管控衔接、产销一体、三流(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同步”的信息化体系。

当前,钢铁企业根据中钢协发布的各项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企业信息化与生产过程监控正走向深度融合。大型钢铁集团基本上完成了四层(即从基础自动化到生产过程控制,再到制造执行MES,最后到企业ERP)钢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部分企业借鉴中钢协发布的绩效管理指导意见,目前正在规划或实施企业绩效管理与分析的第五层智能信息系统建设。绝大多数的钢铁企业已经把分散的信息数据孤岛逐渐融合,实现数据集中与共享。从信息化应用功能上看,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已经从生产性环节延伸到服务性环节,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延伸到下游产业链间的信息化,实现了产业链间的共赢。

正因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在当今的工业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工信部在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建立“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架构中,都加入了钢铁行业管控衔接、产销一体、“业财无缝”(各项管理业务与财务管理的无缝集成应用)的经验,成为各个工业部门衡量“两化”融合评价标准之一。

历经四个阶段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日前发布2011年度《中国钢铁行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下简称《报告》)称,划分阶段是为了客观评价“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样本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两化”融合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并从这些特征中找到发展规律,辅助企业根据客观特征找准自己的定位、发现自己的改进方向,对未来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本次评估工作最终选取的样本企业共71家,其中国有企业45家、集体企业2家、中外合资企业6家、外资企业1家和混合制所有企业17家。该71家样本企业去年的粗钢产量为4.54亿吨,占去年全国粗钢产量的72.5%。此外,样本企业中可以生产型材的企业31家、线材56家、棒材62家、中厚板35家、薄板33家、钢管21家及其它20家。

根据得分情况和特征值要求,《报告》将样本划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基础建设阶段、单项应用阶段、综合集成阶段、协同与创新阶段。同时对样本企业也进行了阶段划分,处于基础建设阶段的企业14家,处于单项应用阶段的企业20家,处于综合集成应用阶段的企业22家,处于协同与创新阶段的企业15家。